稀土出口:中欧合作共赢的桥梁而非阻碍
在 2025 年 7 月 3 日柏林的记者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发表讲话,明确表示稀土出口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同时中方主管部门还为欧洲企业设立了 “快速通道”。
从中方角度来看:
-
政策合规且非歧视 :中国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此举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不针对特定国家。自 2022 年以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对稀土等相关矿产出口实行限制或禁令,这反映了国际趋势。
-
保障合规需求 :中国充分考虑欧洲等各国在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与关切,对于符合规定的民用用途稀土产品,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般都可以正常出口。商务部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欧洲企业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
-
积极沟通合作 :中方多次强调愿与有关国家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沟通对话,促进便利合规贸易。例如,2025 年 6 月 19 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就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经贸议题进行了深入、专业的磋商。
从欧方角度来看:
-
依赖中国供应 :欧盟作为资源匮乏型经济体,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其稀土进口曾长期 100% 依赖中国。中国长期向欧盟出口稀土,为欧盟实现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目标、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撑。
-
合作意愿强烈 :尽管欧盟方面曾抱怨中国对欧洲稀土出口下降,但多数欧洲企业并不愿意与中国对立。像德国大众汽车等深耕中国市场几十年的企业,其稀土元件供应稳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且欧方也希望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从双方关系与合作角度来看:
-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互为全面战略伙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双方在推动多极化、支持全球化、倡导多样性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基础,稀土问题不应也不能破坏双方长期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
-
经贸合作紧密 :中欧有着深厚、紧密的经贸关系,2024 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8600 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 3000 亿美元。在经贸领域,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都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维持经贸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稀土问题在其中所占比重有限,且双方有足够意愿和能力通过协商解决相关分歧,使其不会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主导因素。
-
共同利益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保持良好的中欧关系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政治稳定都至关重要,双方都会努力避免因稀土等单一问题引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以免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
综上所述,中欧在稀土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基础,只要双方秉持积极态度,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分歧,稀土就不会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负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