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钢水脱氧背后的两种力量:扩散与沉淀
扩散脱氧和沉淀脱氧是炼钢过程中常用的脱氧方法,它们主要有以下区别:
脱氧原理
-
扩散脱氧 :向炉渣中加入脱氧剂,使钢液中的氧以原子或离子状态扩散到炉渣中,形成氧化物并溶解于炉渣中,从而降低钢液中的氧含量。
-
沉淀脱氧 :将脱氧剂直接加入钢液中,脱氧剂与钢液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钢液的脱氧产物,以固体颗粒形式析出并上浮到钢液表面,进入炉渣。
脱氧产物的去向
-
扩散脱氧 :脱氧产物直接进入炉渣中,不会残留在钢液中。
-
沉淀脱氧 :脱氧产物以固体颗粒形式析出,需要上浮到钢液表面进入炉渣,但在上浮过程中可能会部分残留于钢液中,形成非金属夹杂物。
对钢液纯净度的影响
-
扩散脱氧 :由于脱氧产物直接进入炉渣,对钢液的纯净度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提高钢的质量。
-
沉淀脱氧 :如果脱氧产物不能完全上浮排出,会残留在钢液中,降低钢液的纯净度,可能对钢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脱氧效率
-
扩散脱氧 :脱氧速度相对较慢,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脱氧效果,因为其主要依靠氧在钢液和炉渣中的扩散。
-
沉淀脱氧 :脱氧速度相对较快,脱氧反应在钢液内部进行,脱氧剂与氧的接触机会较多,反应比较剧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低钢液中的氧含量。
脱氧剂的使用量
-
扩散脱氧 :由于脱氧反应在炉渣中进行,脱氧剂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一般使用量相对较少。
-
沉淀脱氧 :为了确保脱氧效果,通常需要加入较多的脱氧剂,以保证脱氧反应的充分进行,脱氧剂的消耗量相对较大。